颐和园携手银河通用,中华文化邂逅具身智能,赋能文旅新体验
太铭文化网北京消息周秋连报道: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海淀区重点打造的标杆性配套活动“海淀之夜”在颐和园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唐文弘、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智源学者王鹤博士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并进行“颐和园×海淀有礼”联名太空舱全球首发。作为其服务贸易发展成果发布之一,银河通用在颐和园落地太空舱,将具身智能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展现出“科技+文化”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创新应用场景。
从中关村大融城广场的首秀,到在举世闻名的颐和园常态化运营,银河太空舱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如今,它正式入驻这座中华文化瑰宝级的皇家园林,开启了它的文旅新篇章。
银河太空舱再拓展 颐和园首迎智能文创消费新场景
本次活动上,银河通用重磅发布全球首个融合具身智能与中华文化的“颐和园×海淀有礼”联名银河太空舱,并正式宣布开启常态化展示运营。这是银河通用与颐和园管理处的首次联名,也是银河通用与海淀文旅集团达成的首次官方合作。
以“游园遇上机器人,消费新场景展示季”为主题,该太空舱由银河通用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Galbot运营,可实现语音接待、下单支付、商品抓取与取送等全流程自主操作。它不仅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可交互的智能消费体验,更以全新场景应用打造出颐和园中的科技新地标和文旅消费新IP。
当中华文化瑰宝与当代尖端科技于此交相呼应,银色的太空舱与万寿山、昆明湖相映成辉,科技与历史的宏大叙事在此刻跨越时空深度融合。作为海淀区重磅成果,银河太空舱的发布不仅是首都“AI+文旅”的一张新名片,更标志着中国文旅借助新质生产力载体,以更智慧、更国际化的姿态迎接全球游客。
王鹤博士主旨演讲 具身智能驱动生产力
这一成果的发布,是“科技+文化”融合的具体实践,也为具身智能走向社会应用提供了鲜活样本。在此背景下,王鹤博士在“海淀之夜”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对产业未来的思考。
他指出,具身智能正在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拓展与文化消费融合的新引擎。银河通用坚持“以合成为主、真实为辅”的数据范式,推动机器人实现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应用,真正形成“新质生产力”。
王鹤博士表示,世界文化遗产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将为文旅产业注入持续活力,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探索提供了重要样本。银河太空舱的落地,正是具身智能与文化消费相结合的开创性实践。
科技赋能文化 打造智慧文旅新标杆
银河通用深度践行“人工智能+”战略,始终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落地,为城市生活量身打造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银河太空舱。
每一台太空舱最小仅9㎡空间,却可全天候自主运营,售卖饮品、小食、文创、药品等高频消费品类,兼容冷藏/冷冻等多种商品形态。单舱预计日均服务人次超千人,周边人流预估提升30%-40%,有效激活区域活力。银河太空舱由银河通用自研的机器人Galbot运营,可完成语音接待、下单支付、精准抓取与商品取送,实现“无遥操、全流程自主”。
此次银河太空舱落地颐和园,正是具身智能赋能文旅消费的生动范例,通过智能化的机器人全流程自主运营,展示前沿科技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场景。这一探索与海淀区的整体方向高度契合。
银河太空舱的首发,不仅拓展了颐和园的消费新场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也折射出海淀区作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在“科技+文化”融合上的前瞻布局。通过与颐和园管理处和海淀文旅集团的合作,银河通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智能化动力,助力海淀打造智慧文旅新标杆,并为全国乃至全球文旅场景的创新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路径。
未来,银河通用将以“银河太空舱”这种创新商业模型的成功应用为范本,并以北京为起点,向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广泛复制、深度定制化,并实现规模化迅速落地。同时,银河通用将携手政府、上下游产业伙伴,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下,持续构建具身智能与多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全球科技成果创新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 张灿 )
上一篇 : 青少年绿地认养,实践活动助成长
下一篇:共工新闻社作为主要新闻媒体支持单位亮相首届“2025并购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