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事要闻 工作动态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为民服务 文明创建 友情推广 政策法规

站点搜索功能


姓名 车牌号

探寻墨砚非遗 感悟匠心传承

探寻墨砚非遗 感悟匠心传承

盛夏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照耀青春与非遗碰撞出璀璨火花,让万物生辉。

7月中旬以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歙彩遗风”中华文化传承团赴歙县墨砚匠人柯崇师傅:探寻墨砚非遗,感悟匠心传,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黑金”背后的匠人智慧与哲学意蕴。团队以当代青年的视角解码非遗密码,用创新方式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在砚台雕琢的方寸间,见证博大精深的徽文化“道器合一”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718213552.jpg

走进歙县墨砚制作传承地——枕石阁,在这里,资深墨砚匠人——柯崇师傅,为大家讲解墨砚传承技艺。柯崇老师深耕墨砚制作多年,凭借精湛技艺与对非遗文化的执着,在当地墨砚传承领域颇具声望。在柯师傅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开启墨砚制作体验之旅。柯师傅首先介绍选材门道,只见他拿起一块砚石介绍说:“墨砚选材讲究眼、纹、色,眼要活,纹要细,色要纯,这样的石料才能做出好砚台。”随后,柯师傅示范雕刻技法,从勾勒轮廓到精细雕琢,刀具在他手中如同画笔,在砚石上勾勒出灵动线条,成员们围站一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起初,大家操作雕刻工具时总是手忙脚乱,刀具不听使唤,不是用力过猛划伤砚石,就是力度太轻难以成型。但在柯师傅手把手耐心指导下,成员们逐渐掌握雕石技巧,一刀一凿间,原本普通的砚石在大家全神贯注和精心雕刻下,一步步开始呈现出独特模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稍显稚嫩,却凝聚着大家对墨砚制作悟的专注与心血,一个个砚台雏形陆续诞生。

微信图片_20250718213545.jpg

几天的墨砚制作体验实践,又迎一场简短而意义深远的挂牌仪式在枕石阁举行。传承团代表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牌匾高高挂在阁内,随后,实践团成员与柯崇师傅一同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一传承交流的珍贵瞬间。

明天就要回校了,大家依依不舍围绕墨砚非遗传承展开深入对话。当被问及“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与多元文化冲击下,墨砚是否会逐渐被遗忘”时,柯崇师傅激情坦言,传统墨砚曾面临传承困境,但自己一直在尝试创新破局。他向实践团分享:“我把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小青瓦这些元素融入砚台设计,让墨砚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徽州地方特色;还开发‘随身砚’,小巧便携,契合现代人使用习惯;同时也与学校合作,去课堂教孩子们做砚台,播下传承的种子 。”这些创新实践,让实践团成员对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有了更具体、更直观的理解,也看到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走向世界。他接着说:将徽派建筑的马头墙、牌坊元素融入砚台设计,开发小巧便携的“随身砚”,甚至和当地学校合作开设体验课。“传承不是守着老规矩不变,是要让老手艺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柯师傅的话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也对非遗创新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50718213539.jpg

最后,柯崇师傅将一幅精心绘制的《砚林图》赠予传承团。这幅图中,墨砚制作场景、砚石山水等元素生动呈现,寄托着柯师傅对墨砚文化传承的深切期望。他望着实践团成员说道:“希望你们把墨砚故事带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咱歙县墨砚的好,是文房的宝。”

成员们接过画作,纷纷表示,此次歙县之行,深刻感受到墨砚非遗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未来愿成为非遗传承的接力手,通过校园宣讲、线上推广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墨砚文化,助力这份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继续流淌、传承下去,让歙县墨砚承载的文化记忆,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詹涛 代莹莹 刘思 方利荣

2025718



分享到: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印尼共工新闻社龚全元社长率浙江樟和钢构集团考察团拜访印尼万信达产业园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