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的赤子情怀:部队一级上士李双文与父母的家国担当
在世界自然人文著称的五岳独尊泰山脚下,有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家庭。父亲李法明是一名退役军人,心灵深处烙印的是赤诚的家国情怀;母亲刘金花是在一个工人家庭里长大的,将家里的一切总是料理得井然有序。1993年,他们的儿子李双文出生后,为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声笑语,儿子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悄然埋下了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
部队一级上士李双文剪影
李双文天真烂漫的童年,大多是伴着父亲讲述的令人神往的军营故事度过的。那些关于坚守、奉献与荣誉的人生奋进历程,像一束束耀眼的神奇之光,照亮了他幼小、纯洁的心灵。每当看到父亲珍藏的旧军装,他总会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抚摸、凝神,想象着能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穿上一身军装、保家卫国的英姿和神情是那样的潇洒、威武。这份对军营的心驰神往,在他应征入伍前愈加强烈——为了让儿子深入了解和体验有关国防建设的相关内容,李法明作为监护人,特意花费4000多元为儿子买了一台戴尔电脑,支持他在家通过军事游戏了解武器装备、战术配合。那几个月里,李双文常常沉浸在游戏的军事氛围里,提前熟悉了各种军事知识,这份特殊的“预习”,让他对未来的军营生活增加了更多期盼。在泰安市体育学校就读时,他更将这份向往融入了日常训练,田径场上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都成了他向梦想奋进的足迹——他深知,只有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未来的军营站稳脚跟。
2011年冬,18岁的李双文迎来了人生重要的抉择——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当他把这一决定告诉父母时,李法明先是沉默片刻,随即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这就是爸爸梦寐以求的!到了部队,一定要干出成绩,给家里争光,不辜负国家的培养!”刘金花虽满心不舍,担心儿子在军营受苦,但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还是强忍着泪水为儿子收拾行囊,一遍遍叮嘱:“照顾好自己,家里一切有我和你爸,不用牵挂。”在父母的支持下,李双文满怀一腔热血,踏上了前往军营的隆隆列车,开启了漫长的军旅生涯。
新兵连的生活紧张而又艰苦,高强度的训练让很多新兵苦不堪言,李双文却作为青春淬火的人生壮丽开端。清晨,同室一块入伍的战友还在睡梦中时,他已提前到训练场热身;夜晚,军营大院里万籁俱寂后,他仍在床上不停地思索训练动作要领。凭着这份情怀与执着,他的各项训练成绩在新兵中很快走在了全连的前列,成了连队官兵心目中的“新苗”。可就在他全身心投入训练、准备迎接新兵考核时,命运却给了他和家人沉重的一击。
2012年1月,李双文的祖父因病重不幸离世。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让李法明和刘金花悲痛不已。当时的李双文正处在新兵训练考核的关键阶段,夫妻俩想着儿子信中满是对考核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实在不忍心让自己的处境影响儿子在部队的事业发展。“双文现在正是关键时候,不能让他分心,等他考核结束再说吧。”李法明红着眼眶对妻子说,刘金花含泪点头。他们强忍着悲痛,像往常一样给李双文打电话、写信,字里行间全是鼓励与牵挂,绝口不提祖父离世的事。直到新兵训练结束两个月后,李双文打电话询问起爷爷的身体近况时,李法明才哽咽着说出事情的原委。电话那头的李双文瞬间崩溃,泪水夺眶而出,他恨自己没能在爷爷临终前见上一面,更愧疚于父母独自承受这份心灵的痛苦和大爱。
生活的考验并未就此停止。同年3月,刘金花因卵巢囊肿病情日见加重,保守治疗无效时,生命垂危之际,被紧急送进了医院进行手术。躺在病床上,她最担心的还是儿子:“千万不能告诉双文,他刚结束新兵训练,还没适应部队生活,是不能分心的。”刘金花拉着丈夫李法明的手反复叮嘱。手术期间,李法明独自在手术室外煎熬,术后又日夜守在病床前细心照顾,所有压力与疲惫,全由他一人扛着。直到刘金花病情稳定能下床活动,李双文都没察觉丝毫异常——每次打电话,刘金花都会特意提高声音,装作精神饱满的样子,让儿子彻底放了心。
2014年3月,家庭的重担与常年奔波让李法明的身体彻底透支。当时,他刚在北京参加完拥军活动,回到山东泰安后便因长期积劳成疾,被确诊需要进行混合痔疮手术。这类手术术后恢复难度大,且存在一定风险,可李法明最牵挂的仍是正在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参加集训的儿子——彼时的李双文已是初级士官,这次集训对他提升军事技能、巩固士官岗位至关重要。为了不打扰儿子,李法明在手术前就和刘金花约定:“千万别跟双文提我手术的事,他集训任务重,不能让他分心。”手术后一周左右,李法明突然出现了排尿困难,憋得他险些插上导尿管,身体虚弱到连起身都需要妻子搀扶。医生多次叮嘱要卧床静养,可他每次接到儿子的电话,都强撑着坐起来,故意让声音显得有力:“双文,我跟你妈最近很好,你在学院好好集训,别惦记家里。”刘金花看着丈夫疼痛难忍的神色,躲在门外偷偷抹泪,却也始终没敢透露半句实情。甚至有亲戚担心李法明的身体,提议告诉李双文,他却坚定地摇头:“就算真有生命危险,也得等双文集训结束,让他安心完成任务再说,我是退伍军人,这点苦扛得住!”就这样,李法明在术后恢复期里,靠着顽强意志和妻子的悉心照料慢慢好转,直到李双文集训结束探家,才从母亲泛红的眼眶和父亲尚未完全康复的身体状态中,了解了父亲病重生命危在旦夕的缘由。他紧紧抱着渐渐苍老的父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滚烫的泪水润湿了父亲的衣襟——这份深沉的父爱,早已超越了千言万语,化作他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和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山涧小溪。
也是在这期间,李双文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决定报考大专和本科。得知儿子的想法后,李法明和刘金花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他们深知,知识能让儿子在军营走得更远,也能让儿子未来的人生更有发展。夫妻俩的收入并不宽裕,李法明靠微薄的稿费生活,刘金花以打工挣钱度日,但为了凑齐儿子大专和大本共10600元的学费,他们省吃俭用:李法明不再买新衣服;刘金花买菜时专挑当地最便宜的蔬菜,做饭也尽量简单清淡,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当他们把凑齐的学费为儿子先后交上学费时,对儿子充满信心地说:“学费你放心,好好读书,别担心家里。”李双文想着这浸透着父母汗水的学费,心中满是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奋发图强、在部队干出最大成绩的决心和信心。
军营训练从不止息,李双文的身体也渐渐承受着伤病的考验。有一次,他因田径训练不慎,他的脚脖子引发了骨膜炎,疼痛常常如影随形地伴着他的训练和生活。他没有被病魔击倒,而是在部队医院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服药保守治疗,熬过了数年反复发作的不适和疼痛,如今他的伤痛逐渐康复了。可他与伤病的挑战还在继续,2023年8月,刚结束三个多月海上泅渡训练的李双文,在体检中被查出左肾有两公分囊肿,有一个小小的“水泡”潜伏在身体里。医生叮嘱他需定期复查、注意休息,可彼时的他,正面临着更重的压力:年底要与已谈了四年多的安徽籍女朋友唐智智筹备婚宴,十几万元的彩礼急需筹备;同时,转改一级上士的部队各项科目考核也越来越近了,容不得半点马虎。一边是顾虑身体的隐忧,一边是生活与事业的双重负担,像泰山压顶般压在了李双文的肩上,让他时常在深夜里辗转难眠。但每次想起父母多年来的默默付出,想起自己参军时的初心,他深知,自己必须永远坚强,保家卫国是一名战士的神圣职责。万幸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与休息,李双文再次复查时,医生告知他左肾的囊肿已经完全消失,这奇迹的出现,也让李双文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强大挑战。
2024年1月30日,农历除夕前夕,李双文与唐智智的婚礼在泰山脚下的“泰安一家亲酒店”隆重举行。这场特殊的军婚,牵动了全国各地亲友的心——300多位嘉宾跨越山海送来祝福,既有军地老领导、画家、书法家,也有李双文的战友、同学、本家亲戚,还有本村乡友与外村故交。有人精心创作书画作品寄来,笔墨间满是对新人的期许;有人专程到场送上礼金,笑容里洋溢着真挚的祝福;还有人因事无法亲临,便通过转账传递美好的心意。婚礼的热闹场景与温馨氛围,被全军英模代表、全国拥军优属模范,李双文夫妻俩的证婚人贾美荣,通过微信分享给中央军委、退役军人事务部、山东省双拥办、泰安市军分区的有关领导后,这份饱含着军民深厚情谊的美好祝福与心灵感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他们纷纷为这场充满正能量的军婚点赞,称赞这既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时刻,更是军民同心、共筑家国的生动体现。
婚礼现场,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音乐回荡在清新的空中。当身着军服、英姿勃发的李双文牵着新娘唐智智的手走向父母时,在旋律优美的婚礼进行曲中,李法明和刘金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顺着脸颊夺眶而出。这泪水里,有对儿子不断成长的欣慰,有对儿子组建家庭的祝福,更有这些年来默默承受压力的释怀。李双文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声音哽咽地说:“爸、妈,这么多年,辛苦您们了。从当初给我买电脑让我了解军事知识,到支持我参军、省吃俭用交学费,筹备彩礼,再到爸您一次次病重硬扛、妈您默默承受病痛,还有我自己扛过骨膜炎、担心肾囊肿时,您们的牵挂始终是我的底气。今天这么多亲友来祝福我和智智,没有您们的理解与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以前总觉得亏欠您们太多,以后我会和智智一起好好孝敬您们,让您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李法明拍了拍儿子的手,哽咽着说:“双文,只要你在部队好好干,为国家多做贡献,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孝敬。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也会好好待智智。”刘金花则拉着儿媳的手叮嘱:“以后双文在部队,家里的事就辛苦你多担待了,你们小两口好好过日子,我们就放心了。”
2020年,命运又降临到这个家庭,刘金花被诊断为椎管狭窄,七根椎管已有五根严重狭窄,病情危急,随时可能面临瘫痪的危险。这个消息让李法明瞬间慌了神,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必须撑起这个家,更不能让远在部队的儿子担心。李法明带着刘金花四处求医,最终确定了治疗方案。在长达一年多的治疗期间,他精心地守在妻子身边,喂饭、擦身、按摩,悉心照料。白天忙着办理手续、配合医生治疗,夜晚就趴在病床边休息,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妻子的病情。刘金花看着丈夫日渐憔悴的脸庞满是心疼,却始终没让丈夫告诉儿子自己的病情。直到她病情逐渐康复、能正常生活,李双文才从亲戚口中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那一刻,他恨不得立刻回到父母身边,可他知道部队的工作更重要,只能将对父母的思念与愧疚深深地埋在心底,化作他训练的无限动力。
时间来到了2025年3月,常年操劳的李法明再次经受着病痛的折磨,经医院检查,他也被确诊为颈椎病,第二、三根椎管严重狭窄,部队医院专家建议尽快手术治疗,才能脱离生命危险。拿到诊断书时,李法明先是沉默,随即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在部队的儿子李双文。彼时的李双文已是一级上士,正承担着重要的训练任务,李法明不愿再因自己的病情让儿子分心。他没有立刻同意手术,而是顶着家人的担忧,四处咨询医生、征求亲戚、战友和同事的意见,反复权衡后,最终做出了保守治疗的决定。为了调理身体,他先后花费数千元,坚持贴膏药缓解疼痛、服用中药调理脏腑,同时搭配钙片、南极磷虾油等保健品补充营养。那段时间,刘金花每天帮他热敷、贴药,陪他按时服药,看着丈夫强忍不适却依旧乐观的样子,既心疼又无奈。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多方治疗和精心调理,李法明的疼痛逐渐减轻,活动能力慢慢恢复,身体状态一点点在回归正常。当他在电话里笑着跟李双文说“最近身子骨越来越利索,还能跟老战友去爬山”时,电话那头的李双文还不知道,父亲刚刚闯过了一次生命攸关的“虎口”。
一次次家庭变故与个人挑战,父母一次次的隐瞒与承担,还有亲友们的真挚祝福,让李双文深刻体会到责任的重量与爱的温度,也让他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他知道,唯有在部队干出成绩,才能不辜负父母的付出、亲友的期待与国家的培养。从此,他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把所有压力都转化为提升军事技能的决心。
在田径训练场上,他不断挑战自我极限。为提升5000米长跑成绩,每天比别人多跑几公里,即使双脚磨出水泡,简单处理后继续训练。汗水浸湿军装、晒黑皮肤,却从未磨灭他的斗志。最终,他在旅5000米长跑比武中获第三名,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士官学员组5000米比武中一举夺魁,站在了领奖台上。
游泳训练同样充满挑战,万米游泳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考验。刚开始训练时,李双文常游到一半就筋疲力尽,但他从不放弃。他制定详细训练计划,从短距离游起逐渐增加距离,每天在泳池里训练数小时。累了就靠在池边喘口气,饿了就简单吃点东西继续。凭借这份毅力,他最终实现一次性万米游泳的目标,成了部队里的游泳能手。
射击训练中,李双文更是精益求精。为提高射击精度,他反复琢磨射击姿势、瞄准技巧,休息时也拿着模拟枪练习瞄准。烈日下,他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任凭汗水流进眼睛也丝毫不敢分心;寒风中,依旧坚持训练,手指冻得僵硬,却稳稳握住枪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凭借出色的射击成绩,荣获部队“狙击手”荣誉称号,成为优秀的射击手。
除个人训练成绩优异,李双文在团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班长,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耐心帮助班里战友提升训练成绩。战友训练遇困难,他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手把手教动作要领;战友情绪低落时,他主动开导,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训练成绩大幅提升,最终荣立集体三等功。此外,他还荣获集团军优秀士官奖、侦查骨干集训全旅综评成绩第二名等多项荣誉,成了部队里的佼佼者。
2024年,李双文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当喜讯传到泰山脚下的家中时,李法明和刘金花激动得热泪盈眶。李法明拿出儿子的荣誉证书,一遍又一遍地抚摸,脸上满是骄傲:“我儿子没给我丢脸,更没给国家丢脸!”刘金花言语间全是对儿子的自豪。他们知道,儿子取得的成绩,是用无数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所有付出都值得。
如今,李双文依旧坚守在军营岗位上。每当训练疲惫时,他总会想起父亲术后强撑的声音、保守治疗时的坚持,母亲病重时的痛苦与坚强,自己与伤病抗争后迎来的康复,还有婚礼上亲友们的真挚祝福;每当遇到困难时,父母的爱、亲友的情与军人的使命,就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他知道,自己不仅是父母的儿子、唐智智的丈夫,更是一名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守护人民的重任。而远在泰山脚下的李法明、刘金花,还有儿媳唐智智,仍然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他——他们会定期给李双文打电话,分享家里的喜悦,让李双文这名军营男子汉安心在部队服役。
李双文与家人之间的这份亲情,与亲友之间的这份情谊,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一次次默默的付出与理解中,显得格外真挚与厚重。它像泰山一样坚定,像汶河水一样绵长,支撑着李双文在军旅道路上不断前行,也诠释着普通家庭、平凡百姓对国家的担当与奉献。这份血浓于水的赤子情、军民同心的鱼水情,将永远闪耀在泰山脚下,激励着更多像李双文一样的军人,为祖国的安宁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新存 李淑刚 孙玉珂 郑金军 )
上一篇 :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弘扬优良办学传统 矢志强农报国 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