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事要闻 工作动态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为民服务 文明创建 友情推广 政策法规

红色记忆:周秋连到湖南衡阳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参观学习

太铭文化网北京消息周秋连、魏少三刘红兵报道: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解放海南岛胜利7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已‌89周年‌。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倡导传承红色记忆活动:征集红色传家宝故事、创作手绘红色地图、翻唱经典红歌,让党史故事焕发新活力。家中勋章、老照片等承载红色记忆的物件及故事,以图文或短视频呈现。邀请全民翻唱红色经典歌曲,支持独唱、合唱等形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这份记忆早已深深镌刻在全体中国人民心间。

 2025年8月18日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湾 王船山故居_副本.jpg

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前夕。原CCTV广告制播、分离中心、《草根明星》栏目摄制组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市场调查网总编、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周秋连、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从北京赶回湖南,带领时代中国网、市场调查网团队部分工作人员,会同湖南永恒箱包有限公司、邵东市红少劳务有限公司、魏家桥镇乡村振兴六厂等爱心人士,分别从北京、湖南邵东来到湖南省衡阳市,探寻红色踪迹。

 IMG_20250818_163706_副本.jpg

王船山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菜塘湾,是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先生晚年隐居潜修17年之地。 湖南省衡阳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起初为三间茅草屋,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小禾场,是典型的湘南乡间民居。大门悬挂赵朴初亲笔写的湘西草堂匾额。 故居现存三间,座西向东南,中为堂屋,左为居室,右为书房;居室左侧搭建一个偏檐厨房,为湘南民居建筑风格。悬山顶,盖小青瓦,朴素又简陋。穿过中堂是居室,除了一张床和衣柜,房间狭小到无法再容纳其他的物件湘西草堂。门前两棵苍劲的古柏据传为王船山亲手所植。右侧一株粗可合抱的古藤盘根错节,缠绕于数株树上,见证着三百余年的沧桑变迁。草堂内珍藏着王船山晚年著书立说的珍贵文献和生活起居文物,每一件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正月初二,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病逝于湘西草堂

IMG_20250818_163807_副本.jpg

1981年,湖南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基本保持原貌,湘西草堂正厅船山画像的正下方,陈列着一块清乾隆年间的木匾,匾上一头题着看似湘卥州堂实为湘西草堂四个大字;一头题写着跋语,内容是给王船山的玄孙王其旋(名永萦,字其旋)七十一生日祝寿和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由王其旋整修湘西草堂的经过,共十四行一百六十五个字。这是王其旋亲家翁送的一块贺匾。大多数人都会把四个大字读作湘卥州堂,这个口上夕字,现字典包括《辞源》《辞海》上均查不到,但又绝非错别字。一说古是楷书,起源于汉末,魏晋通行,清乾隆年间,已不通用。二在《康熙字典》申集下西部找到了这样一条注释:西古作口上女、口上夕、卤。”“字写成字,在草书中见过,经人点拔一下不难读出来。至于送贺匾者何要造出这么一个口上夕字,有什么用意,至今众说纷纭,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IMG_20250818_163908_副本.jpg

湘西草堂前廊圆柱上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一副对联,系王船山自撰,由已故女书法家长沙人周昭怡书写。联中的芷香沅水指湖南四水,三闾国指三湘大地。联语的大意是:放眼三湘大地,都已为清廷治地,只有湘西草堂这个弹丸之地还敢于反抗清廷的统治。湘西草堂之名即由此来,虽为一介归隐之地,但彰显着一代名儒的民族大义与风骨气节。

IMG_20250818_164241_副本.jpg

湘西草堂的门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是贫病交加的王船山七十一岁时写下的明志之作,由当代书法家欧伯达书写。联语表面是写山居生活的清风明月,看似悠闲自得。上联的清风,暗喻清朝。有意,指清王朝曾多次派人请王夫之出仕,衡州知府也仰慕其人其文亲赴草堂赠以吃穿用品。但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其结果当然是难留我。下联的明月,暗喻明朝。无心,指王夫之等人虽有抗清的决心和行动,但得不到明政权的重视。自照人三字,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以及不能发挥作用的无可奈何的心情。联语字字掷地有声,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民族气节。这种气节和风骨,在先生的自题墓联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和另一副自题联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中亦有展现。

IMG_20250818_164223_1_副本.jpg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是正堂正面墙上王船山画像两侧的一副船山先生自题励志盟誓对联,为书法家赖少其先生补书。画像中的王船山先生颧骨高耸,面容清瘦,表情忧愤,锐利的眼神透露着他桀骜不驯的内心。上联言志,发誓要将《诗》《书》《礼》《易》《春秋》《乐》等六部儒家经典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研究透彻并力图有所创新。一个字,足见其甘当重任、开拓进取的抱负。下联抒情,说他自愿远离尘世,隐于僻壤,生死由天,过着如活埋般的生活。一个字具震撼力,从天犹言重新开始。联语表现了先生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

IMG_20250818_162819_副本.jpg

王船山本名王夫之,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代表。他一生著书40年,留下100余种、4000余卷著作,涵盖哲学、史学、文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尚书引义》《续四书大全说》等代表作至今仍被学界奉为经典。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明亡后,他坚持"完发以终",三十三岁起便"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展现了知识分子罕见的孤高耿介。

漫步草堂,发现王船山不仅是思想家,更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隐士。草堂前的小池塘、后坡的凉亭、左侧形似骏马的"枫马",无不体现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亲自种姜自食并售卖,展现了勤劳务实的品格。草堂内部陈设极为简朴,除生活必需品和笔墨书籍外,别无他物,这种清贫自守的精神境界令人动容。

 



分享到: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红色记忆:周秋连到湖南衡阳曲兰镇王船山墓庐瞻仰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