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周秋连到湖南衡阳衡东县罗荣桓故居参观学习
太铭文化网北京消息周秋连、魏少三、刘红兵报道: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解放海南岛胜利7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已89周年。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倡导传承红色记忆活动:征集红色传家宝故事、创作手绘红色地图、翻唱经典红歌,让党史故事焕发新活力。家中勋章、老照片等承载红色记忆的物件及故事,以图文或短视频呈现。邀请全民翻唱红色经典歌曲,支持独唱、合唱等形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这份记忆早已深深镌刻在全体中国人民心间。
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前夕。原CCTV广告制播、分离中心、《草根明星》栏目摄制组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市场调查网总编、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周秋连、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从北京赶回湖南,带领时代中国网、市场调查网团队部分工作人员,会同湖南永恒箱包有限公司、邵东市红少劳务有限公司、魏家桥镇乡村振兴六厂等爱心人士,分别从北京、湖南邵东来到湖南省衡阳市衡山,探寻红色踪迹。
罗荣桓(1902~1963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衡山县土字第十四区南湾新大屋,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罗荣桓故居——异公享祠,位于湖南省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它是一个仅有百多户人家,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周围被峻秀挺拔的金觉峰、凤凰峰和蓬源轩环绕着,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村里有条不足200米长的南北向小街,古街中间架着一座青石板桥名叫马公桥,一条小溪从马公桥北端垂直穿过后折转南流,“南湾村”因此而得名。
罗荣桓故居为清末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前后三进两侧带天井和厢房,砖木结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建筑特色古朴大方,采光合理,布局精心。正墙外面用彩色泥塑“文王访贤”“桃园结义”“草船借箭”等历史人物的故事,以示“忠信孝悌”之族规家训。从建筑上来看,无处不体现着民间建筑文化的无穷魅力,也看到了罗家当年曾有的辉煌。始建于1914年,是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先生为纪念黑田罗氏第十二代祖先罗异三亲手建造。所以,故居也叫异公享祠。
据说当年罗国理先生考虑子女较多,新大屋祖屋居住困难,加上生意等原因,决定在南湾街新建住宅。罗荣桓出生在新大屋,又叫旗杆屋场,是罗氏祖堂,建筑分三进,两边出厢房,上、中、下三厅及天井,各有侧门通向两旁各三排厢房。当年,罗荣桓父母在右厢房的前屋居住,罗荣桓在这里度过了少儿时代。1915年上半年,13岁的罗荣桓与家人一道迁至新址居住,在这里度过了12个春秋,直到1927年4月离家,走上革命道路。
为了纪念罗荣桓元帅,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故居于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如胡耀邦、江泽民、薄一波、迟浩田等领导人分别为纪念馆、故居、铜像、军事博览馆题词。张震、王首道、王恩茂、李继耐、周强、王克英等领导人曾先后来故居指导工作。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抵达罗荣桓元帅旧居附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盛的林木环绕,氛围庄重而宁静。间隙或有访客步入此地,踏入这片土地,恍若经历了一场时光之旅,得以窥见罗荣桓元帅昔日的居所风貌。
步入屋内,一股原始的木质气息扑面而来,这座拥有三进四厢结构的建筑洋溢着时光雕琢的风韵。厨房与庭院中,旧时代的家具依旧留存,犹如往昔人们仍在此地忙碌于洗菜烹饪的场景再现。
朱漆大门上方正中间悬挂着胡耀邦亲笔题写的“罗荣桓故居”匾额,两旁呈现“二龙戏珠”“麒麟抛球”浮雕,正墙外面用彩色泥塑的“文王访贤”“桃园结义”“徐策跑城”“王祥卧冰”等历史人物和故事,以示“忠信孝悌”之族规家训。
正堂大厅八角天花板绘有“八仙”彩图,正前方是一座立式神台,下方摆放着长方形的供桌,左右两边分别陈列着罗氏世系表和故居的简介。当年罗氏族人在这里相聚议事。右厢房东头是罗荣桓父亲罗国理、母亲贺氏的卧房,屋里摆放着两张描金雕花床和一个立柜。南面墙上悬挂着罗国理先生和贺氏放大的半身照片。照片左下方分别都有罗荣桓亲笔题写的“罗国理先生,字吾镜,湖南衡山籍”和“贺氏系罗国理老先生之夫人,湖南衡山籍”字样。
前厅的大门左右厢间是罗荣桓父亲曾经经营过的“永隆”中药铺和“永隆”杂货铺。
正厅是族内活动的公共场所,中央有一神龛,内置列祖列宗的神牌。正厅右墙陈列着黑田罗氏世系族谱,祖先是从江西吉水搬迁到衡山黑石田而得名,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先生是黑田罗氏第十七代,生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罗荣桓是第十八代,在兄弟里面排行第五,姊妹里面排行第六。
走进罗荣桓的卧室,菱板床花檐上,完好地保存着“夜半无人私语时”“红罗帐内度春秋”的诗句。南面墙壁上悬挂着放大的1960年罗荣桓在全国民兵代表会议上作报告的彩色照片。室内陈列的储柜、抽屉、板床、书柜、梳洗台、双影镜、床头小方凳等,是罗荣桓与原配夫人颜月娥结婚时所用的原物。右厢房东头是罗荣桓少年时读书、习字的书房。里面摆放着一张床,还有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写字台。书房对面,隔着一个天井,是“习武房”,屋内陈列着桩板、石锁、石担、刀、枪、棍、耙、剑、戟等武术器械,当年罗荣桓兄弟在这里习武健身。
颜月娥比罗荣桓大两岁,父亲以“父母之命”强迫罗荣桓17岁结婚,想把他栓在家中继承家业。
1927年罗荣桓离乡参加革命前,留下一封信给颜月娥,信中写道:“我出去干革命,生死未卜,你还年轻,如果愿意改嫁,你就改嫁,不愿意改嫁,你就留在家中侍奉公婆。”然而,颜月娥始终没有改嫁,直到1980年衡东县民政局把她接到县城,颐养天年,1984年去世,享年84岁。罗荣桓离开家乡后,再也没回南湾。1937年与第二任夫人林月琴在延安结婚。
左厢房东头是“习武房”,是家人习武健身的场所。习武房对面,是客厅和书房。客厅是父亲会客和家族议事的地方。
走进书房,这是罗荣桓小时候学习的地方。看着陈旧的书桌,古朴的煤油灯,就像见到童年的罗荣桓坐在椅子上读书的样子。他经常学到深夜,母亲每到夜晚,就催他早些休息。而罗荣桓早就将被子摊开,放下蚊帐,听到母亲的脚步声,赶紧灭灯,钻进被窝。等母亲离开,点灯继续看。时间长了,上中学就戴上了眼镜。
正厅神龛后面有条小门,出门是故居后院。天井筳廊将故居与厨房等杂屋连接起来,杂屋是2002年为纪念罗荣桓诞辰100周年,衡东县委县政府按照原貌恢复。
南湾古戏台,建于清代中叶,古色古香,位于罗荣桓故居北面约50米,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下半年罗荣桓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时举行群众大会、进行演讲的地方。
罗荣桓故居展出其衣物、历史物品、影像资料及奖章等宝贵展品,反映了罗荣桓元帅的一生经历。
故居的附属纪念设施有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和罗荣桓元帅铜像广场。罗荣桓故居是罗荣桓同志追求革命理想、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和历史见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缅怀他光辉一生的纪念地。罗荣桓故居不仅是红色教育基地,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上一篇 : 红色记忆:周秋连到湖南衡阳朱少连故居参观学习
下一篇:红色记忆:周秋连到湖南衡阳衡东罗荣恒元帅纪念馆参观学习